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目标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职业技术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路径,《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全校本科学生的主要公共基础课程,每年授课1000人以上,为响应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需要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本课程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宗旨,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本课程教学紧密围绕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该课程的成功建设,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和能力;可以拓宽计算机基础知识面;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理解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继计算机基础课程夯实基础;最终目标是培养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
自2002年建校开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是全院所有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每年授课人数1000人以上。2016年教研室开始建设使用自编教材至今,自编教材已更新两次。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了内涵式发展。为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该门课程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去冗存真,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提出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解决课程课时量有限导致知识体系讲解不全问题;解决原有教材内容陈旧,知识体系更新慢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陈旧问题;解决考核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未能有效反映教学结果问题。
专业培养的目标是“拓宽知识”、“能力提高”、“素质培养”的全面发展。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和易忽视的薄弱环节,重在进一步完善课程素质目标中的德育素质培养,丰富课程内涵,响应当前国家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拓宽知识水平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办公自动化基础、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熟悉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为后期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聚焦素质培养
(1)、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且进行延伸,从而创造出更具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2)、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利用课程公告、课程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延和创新设计,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合作意识:通过案例来说明计算机领域的成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注重能力提高
(1)、培养自学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2)、培养实践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多媒体和网络基本应用等都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来解决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
四、课程建设计划
1、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正确处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关系。线上教学是发挥网络资源对教学课堂的辅助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线下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为探索课堂教学的深度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2、进一步完善教学文件。在现有的教学大纲、教案、案例分析以及考试题库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构建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不仅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专业课相关知识的学习。
3、加强实训室的开放,解决新生在业余时间无电脑操作的问题。通过业余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4、加强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补充,解决新生不熟悉电脑、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问题。通过寻找或制作幽默的、简短的电视频供学生观看,即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也降低了线下教学压力,让学生“想学、愿学、要学”。
5、持续更新、提升考核要求。在未来的教学内容中,课程特点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教学方式和视频教学内容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视频教学的新颖性将得到保证。
6、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计算机实践基地和典型人物、创业榜样和习总书记金句等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满足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需求。
7、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相匹配的高质量教师团队。采取邀请同行专家评议,推荐兄弟院校试用等方式方法,总结课程运用中的优缺点,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建设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应用。